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活动 > 初三化学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高俊芳

初三化学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高俊芳

2012年04月09日 17:23:45 来源:忻州市北方初级中学 访问量:223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化学课程中新增了实验内容,加大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内容,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应是鲜活的,变化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这天,下着蒙蒙小雨,和往常一样我提早来到办公室,为了让学生透彻地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我还在构思今天这节课,做课前的最后准备......“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我带着微笑和自信走进了教室。教室里,跑校学生的课桌上已摆着各种物品。有:玻璃杯、筷子、汤匙、食盐、白糖、有的同学还带来了碱面、饮料粉。我给住校学生分发了硝酸钾,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异常兴奋,因为他们又要当小科学家了,又要动手做实验了。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我先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说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无限溶解某种溶质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不能。“那你们就亲自试一下,证明自己的猜想。”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行动起来了。可见学生兴致有多高。我下去巡视,发现有的学生水放多了,放了好多溶质都没到饱和。有的同学水放得少,一会就饱和了。看大多数同学做完了,我提问:“你的猜想正确吗?”这时有的同学说正确,有的同学说不正确,意见不一致。然后,我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现象不一样,问题出在哪里?大家开始讨论,最后找到了原因。原来是水放的不一般多,溶质也不一样。于是用相同溶质,又开始实验,最后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无限制的溶解某种溶质。当学生发现杯底有不溶解的溶质时,我适时指出上层的清液是饱和溶液。我又问:“谁能给饱和溶液下个定义?”一个名叫张帅玉的学生回答:“饱和溶液就是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其他同学有意见吗?”我追问。这时,有几只手慢慢地举起来。学生郭浩波回答:“我刚才做实验时,开始杯中有不溶解的食盐,我又加了点水,食盐又溶解了。所以饱和溶液不能只说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还应该限定溶剂的质量。”他说完之后,其他同学若有所思,然后点点头。我又追问:“只需限定溶剂的量就可以吗?”“不是的,还要限定温度,因为温度高溶解得多。”学生陈悦回答。当我欣然微笑的同时部分同学的掌声也随着响起,也得出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此时学生以为大功告成了。我又追问:“是这种溶质的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他的溶质吗?”这时又是异口同声:“不能。”我笑着说:“事实胜于雄辩。”你们再试试就知道了。于是学生又开始进行试验。试验后一个个都长大了嘴巴,惊讶地说:“能,真能。”到这时,才把饱和溶液的概念总结出来,才彻底的弄明白概念的几个要点。后来在此基础上,又让同学们做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互相转换的方法的实验。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
下课铃声响了,我走出教室,此时天晴了,望着天上的彩虹我笑的更加灿烂,并不由的唱起了阳光总在风雨后 ……     
反思:教学中通过这些的简单实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不仅很容易理解饱和、不饱和溶液两个重要概念,同时也学会了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轻松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和事实进行分析形成概念,从直观教学手段中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就这样通过几个小实验,使学生对概念有了深刻理解。使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都能得到提高。
编辑:李斌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北方初级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忻州市健康西路 0350-339929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